和朋友聊天,他说Linkedin推出中文网站是他心中“迟来”的爱,其实还有一点恨!各种有关职业社交的新老版本终于尘埃落定,观者似乎也有了不再纠结的那种欢快感,互联网改变传统发布+下载模式终将过去,中国线下招聘的市场份额争夺拉开序幕。
商战其实就是一次次唱“抢眼”的高调:赶集网视频最多招聘职位(低端)、猎聘地铁广告最精英(中高端)、大街网媒体最社交(微博伙伴)……招聘网络平台烧钱争夺流量,招聘圈内HR职场人也开始纷纷抱团,各种圈子、TOP评比、大聚会……实际上是利用Group圈定人脉,争取更主动的未来的话语权。2014开春,一个繁荣的招聘季!
热闹,终归是一场戏,台下很多观众如企业招聘者却抱怨获取合格简历更难了,他们正被教育着:招人有效果就得花钱!过去抱抱主流的渠道大腿花点小钱“发职位”就能碰到好简历!无怪乎,拉勾网24小时反馈,明码标价,微信直播,让求职者和HR们惊叫不已。说白了,招聘的盘子就这么大,你悄悄的走了,她刚刚恰好就来了!
我个人感觉大家忽略了两个现象:
一个是招聘圈的人才匮乏。在中国真正能实践“招聘营销”的人,大多出身文理、跨国海归居多,创过业(单枪匹马)、扛过枪(抢单打标)或跨界思维(4A广告公司),少之甚少。无论外面如何风云变幻,也只是工具/渠道而已,似乎招聘管理者的位置并没有显著提高,即使老板批你要死,亦或下次点赞鼓励!招聘过程所产生的内容依然贫乏。对于某些人来说,招到人才是他的全部,他在招聘中对其它没有任何需求,也没有其它内容,所以一场运动一场风,一旦你不招聘了,就无聊,烦闷,无所适从。
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享受招聘的体验。招聘者的职业道德已经被塑造成一个漏斗,一台机器,一旦不招人或招不到人,就像机器停转,你的职场就引止步(跳槽走人吧)。我们的存在,难道就是招到人或是收到钱?职业人士为钱而跳槽,其实就是明显的套牢和不自由,我们能做的,是留住他/她片刻孤独的灵魂。虽然大多数时间里随波逐流,做得不得不去做的事件,但我的悲剧可能在于不知道,什么才是自己最被依赖的!?
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这话是如此蛮横又无所适从。如果人不过一种沉思的生活,他该过什么样的生活?人应该试试不同的生活,即使是在相当的情境下!要存乎心,更要成于行!
最后,我推荐大家读一本书《李银河:我的生活哲学》,很中人心。
【 文章来源:老邢笔记 】